市场回顾
国内
7月以来的疫情全国范围散点式扩散及停贷风波打断了原来的复苏节奏
7月以来的疫情全国范围散点式扩散,在当前清零的大方针没有改变的局面下,疫情防控对于经济的复苏依然会产生持续负面的拖累,即使在总体可控的局面下也会使得复苏的力度较弱及时间拖长。
另一方面,7月停贷风波发生,在预期之外。保交楼作为政府、银行、房企等处理的第一要务,在高层“救项目不救企业”的思路下,解决保交楼问题阶段性将对房企形成一定紧缩效应,使得原本的”销售复苏-房企流动性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投资“复苏路径被打断。
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发展思路:算”政治账“,对经济托底而不举
月底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工作思路,总的来说是托而不举,使得我们对下半年经济复苏幅度的预期不能太高。一方面会议提出工作总基调没变,疫情防控依然排第一,并提出要算“政治账”。另一方面,对经济总体目标的提法,变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因此不会为了确保经济增速而刺激。最后对于房地产,提出“稳定房地产市场”并置于“房住不炒”前面,体现了底线思维,对地产也好,对经济整体也好都是托而不举。
我们目前的判断是国内经济复苏应该依然是大方向,但在清零政策、地方财政压力、中央强调不不强刺激的局面下,国内经济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的时间可能都会较长,我们对国内投资的主要策略依然围绕着:长期成长空间依旧广大但当前受各方原因导致估值定价严重低估的领域和公司。
海外
通胀见顶,估值下行压力缓解
尽管通胀回落的速度还不好说,但大概率见顶了,在经济呈现显著放缓迹象下,美联储的紧缩预期也没有进一步趋严。市场此前走在联储加息前面,10年期国债一度冲高到近3.5%,目前已回落至2.7%左右,对于市场整体估值,进一步下行压力得到显著缓解,后续更多看基本面,特别是明年如果美国进入衰退,企业盈利预测是否还有进一步下调的问题。
近期美股财报显示出基本面分化
即使在美股科技领域,不同细分行业、行业内不同公司都体现出很大分化,经济放缓/衰退对于公司的基本面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云计算领域,微软和Service Now为代表的服务中大型企业且竞争格局好的公司成长性就体现出很强韧性。在智能手机领域,行业负增长、上海封城、汇率逆风的情况,Apple逆势提升份额,Q2实现了正增长,且对Q3的指引是提速。电商,是此前疫情中财政发钱刺激下对需求透支最厉害从而最快出现放缓的领域之一,而Amazon的Q2业绩放缓好于预期,并且给出了下个季度提速的指引,等等。
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公司业绩显著低于预期,此前估值透支局面下,即使在发生了显著的下跌后依然很难纳入我们投资范围的局面。
因为,我们对海外投资的策略主要在:在更加合理的当前估值状态下,按照长期竞争力,成长性的原则下,精选个股。
展望&投资思路
国内:经济最差阶段已经过去,但复苏可能是个弱复苏
在防疫方法提升后,疫情防控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已经大大减少,但由于下半年工作重点上,防疫仍然放在第一位,经济第二位,并且不打算为了保增长而刺激,对于当前棘手的地产问题也是采取托而不举的方式,因此更多的可能是在结构性机会中积极寻找。
海外:积极寻找估值合理、竞争力强、有持续成长性,且对经济衰退相对不敏感或者盈利下调已经足够充分的公司
在通胀见顶且经济减速明显的情况下,超预期紧缩的概率在明显减少,在市场整体估值偏低的情况下,进一步下行压力不大。后续重点是聚焦基本面,寻找好公司。特别是经济放缓/衰退,对不同公司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我们目标是要找到竞争力强,有持续成长性,且对经济衰退相对不敏感或者盈利下调已经足够充分的公司。
港股:依然过于低估了,保持看好观点
对于港股的观点保持不变。香港作为离岸市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更大,但我们投资的公司都是中国公司,估值低于历史均值,在全球看也明显低估,目前看投资吸引力最大。但具体投资中,会充分把离岸市场风险纳入到我们的估值框架中考虑。
美股:尽管近期宏观方面扰动增加,但美股的公司治理更为优异,可以找到不少竞争优势强,并能够进行全球扩张的机会,纳入考虑宏观扰动后,依然有公司基本面韧性强且估值合理。
目前聚焦的主要几个方向:
1)海外云计算的投资机会,看好服务中大型企业客户、竞争格局好的细分领域;
2)半导体的结构性成长机会,主要是看好先进制程半导体机会;
3)在金融支付领域的结构性成长机会,主要看好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的垄断公司;
4)Reopen下,出行服务平台的投资机会;
5)国内服务业,以物业服务、职业教育等为代表的长期成长且被严重低估的投资机会;
其他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也在积极研究中,有符合我们标准的我们会很开心将其纳入进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