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点:4月整体低迷,但底部区域且拐点之前,坏消息居多是正常的,当前更需要看未来和看结构
国内方面
最值得关注的依然处于高位但已经开始回落的上海疫情,以及本轮疫情呈现向其它重要城市扩散的趋势,目前包括北京、广州、长三角、吉林省、郑州等地都出现/曾出现不同程度的社区传播,当地也随即开展了极为严厉的防疫措施。至少目前来看,在2季度甚至3季度初期国家还是把防疫放在优先于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的位置。由于人员活动、信心全部降到冰点,短期内国内经济应该会是非常差的。不论统计数据如何呈现,从企业和居民层面感知的数据应该会是更为糟糕的。这从地产销售、旅游业4月同比-50%以上就可见一斑,其他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服务业都受到极为严重的短期冲击。目前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疫情何时能够过去,生活何时能够恢复正常。目前我们的判断是由于中国采取的坚定的“清零”政策,而病毒又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因此即使经济要恢复可能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在管控与否之间反复,经济活力特别是消费和服务业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可能恢复时间会比2020年快速清零后的复苏要慢。短期,经济要达到5.5%的目标可能更多的只能靠鼓励投资、托底房地产来努力达成,但也未必确定能实现。当然,如果中国在防疫路线上发生转变,速度会快很多,尽管暂时还看不到调整的迹象,但从长期来看,疫情干扰应该只是一个扰动,是企业竞争力的试金石,且不影响优质企业价值。
此外,政治局会议重申今年努力完成5.5%的GDP增长目标,发力对经济的支持。目前经济形势危急,国家对于稳今年经济的意图毋庸置疑。目前的困难主要在于大会各种政策目标比较多,最典型的就是防疫的重要性目前依然优先于经济,而这些重要的政策目标之间可能相互存在冲突,从而短期制约对经济托底的力度。不过,总的来说,我们认为领导层对当前经济局势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的,从至今历次会议来看,对经济的支持、对地产合理需求的支持、对互联网的松绑的态度还是层层递进的。
国际方面
2月底以来的俄乌冲突逐渐进入平淡拉锯阶段,对全球经济和世界金融体系的最大的冲击已经过去了,除非进一步升级的意外发生(比如核战争)。目前,中国平衡的站位策略已经向西方国家清晰表达过了,因此也并不存在一边倒支持俄罗斯的风险。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连带制裁风险会逐渐减少。但部分长期资本可能担忧未来中美关系而离去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回来。
5月4日美联储第二次加息,加息50bp,显示了美国打击通胀的决心,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突破3%,可见市场已经price in了相当充分的加息预期。后续预计随着美国经济动力逐渐减弱(1季度环比折年意外出现-1.4%),对通胀和加息的担忧将逐渐减弱。
产业方面
近期大量公司发布Q1财报,我们所重点关注的领域从财报情况来看:
物业和教育基本符合预期,但也同时存在应收增长、部分投资不当、投入增加、利润率略微下滑等问题,预计未来增速可能会适当下调,但物业依然能保持30%以上增速(头部公司有更高增长),职业教育依靠内生在15%以上增速。此外影响增长的因素需要区分来看,有的是暂时的(比如景气度因素),未来随着宏观触底回升会改善。最后考虑到当前过于低估的估值,预期回报依然非常有吸引力;
美股业绩分化非常显著,最为明显的是疫情受益股(主要分布于电商、流媒体、广告等领域)的业绩普遍低于预期,甚至大幅低于预期,比如AMZN, NFLX, SHOP, FB等。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因为疫情所导致的行为变化,后疫情时代人们减少了远程需求和虚拟生活需求,增加了线下体验和出行需求(比如Reopen相关的出行公司,普遍业绩不错)。此外企业级需求依然非常坚挺,特别是结合了数字化、智能化大趋势的领域,最典型的是服务中大企业的云计算。
投资思路&市场展望
港股:依然过于低估了,保持看好观点
香港作为离岸市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更大,但我们投资的公司都是中国公司,估值低于历史均值,在全球看也明显低估,目前看投资吸引力最大。
美股:尽管近期宏观方面扰动增加,但美股的公司治理更为优异,且充满创新驱动的结构性成长机会,估值合理。
目前聚焦的主要几个方向:
1)海外云计算的投资机会;
2)半导体的结构性成长机会;
3)海外Reopen下,服务业(服务平台)的投资机会;
4)国内服务业,以物业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等长期成长且被严重低估的投资机会;
5)区块链作为新的基础设施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
其他方向我们目前还在不断研究中,有符合我们标准的我们会很开心将其纳入进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