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手机、电脑、服务器、汽车等等都离不开大量的半导体元件。随着科技的逐渐进步,半导体的制程也从1971年的10微米(Intel 4004)进步到2004年的90纳米(Intel 奔腾4)、19年的7nm、20年的5nm以及今年量产的3nm,甚至是预计25年量产的2nm。先进制程的领导者也逐渐从Intel让给了台积电。那么,未来对先进制程的需求还有多少?我们将尝试在本文中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来自于BEDROCK成员Jimmy,及其和团队讨论记录。
需求
先从需求侧说起。对先进制程需求最迫切的,主要是手机、电脑、服务器三大领域,而这几个领域里的公司数量有限,比如Apple、AMD、Nvidia等等。因此,我们可以从芯片的面积着手,计算出每家公司所需要的晶圆数量。
在开始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几个概念:
晶圆(wafer):本文专指硅晶圆,薄圆片形。常用的尺寸有8英寸和12英寸。在先进制程中,基本上用的都是12英寸的晶圆,因此本文默认都是指12英寸晶圆。
晶圆(wafer)和裸晶(die)
图源:Wikipedia
裸晶(die):晶圆经过光刻、刻蚀等程序后,变成了一个个具有同样电路结构的小块,就叫做裸晶,上图中的一个个小方块就是裸晶。
Gross Die Per Wafer:一个wafer最多可以切多少个die。由于靠近边缘的部分没法利用,所以不能直接用wafer的面积除以die的面积,而是要用一个在线计算器:
Die Per Wafer (free) Calculator - Trusted by Amkor and GF
粗略计算的话也可以直接用以下公式,不过这样算出来的die数量会偏大:
其中d是晶圆的直径,S是die的面积。
Good Die Per Wafer:一个wafer最多可以切多少个能用的die。这里就牵涉到良率的概念,一般来说总良率=wafer良率*die良率*封装良率。为了简化计算,在本文中,我们只使用die良率,可以认为其他良率也包含在这里面了。
Apple
苹果对芯片的需求分为三部分:iPhone、iPad、Mac。
iPhone & iPad:
由于苹果在每年的秋季发布iPhone新产品,所以iPhone每年的销量实际上由前后两代产品组成。根据Omdia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新旧产品的大概比例:
图源:Omdia
由此可以预测22及23年的iphone销售结构:
从22年开始,苹果采用了新的产品策略:每年的新iPhone中只有Pro版本会采用新芯片。因此,22年只有i14的Pro系列会采用4nm的A16芯片,23年只有i15的Pro系列会采用3nm的A17芯片。考虑到今年新产品发布后Pro系列更受追捧,我们假设Pro系列与非Pro系列的销量对比为2:1。
除了销量以外,还需要知道die的面积才能计算wafer需求。我们查询了苹果历代芯片的面积,发现当制程升级比较大时,die的面积会减小;当制程升级比较小时,die的面积会增加。据此,我们假设22年发布的4nm A16芯片面积相比于A15会增加20%,23年发布的3nm A17芯片面积会缩小10%。假设die的形状是正方形,则可以用计算器算出Gross Die Per Wafer。
此外,我们还假设了3nm的良率是75%,4nm和5nm的良率是80%。据此,就可以算出Good Die Per Wafer,并根据Wafer的单价算出每个芯片die的成本。再加上封装成本(约3美元每芯片),就是芯片的总成本,和大摩的数据很接近。
根据之前假设的苹果各机型iPhone销量和iPad销量(iPad芯片类型有A13,A15,M1,统一按照A15计算),可以算出每一年手机和平板所需的3nm,4nm,5nm,及7nm wafer数量,每年一共需要约600-800k片。
Mac:
同理,我们可以估算一下Mac需要用到的wafer数量。由于尚不清楚率先采用3nm的会是M2 Pro还是M3,我们分别做了估算,结果显示差别只有约10k 3nm wafer。
总之,我们算出来苹果21年需要5nm wafer 607k,7nm wafer 65k,再加上封装及其他类型芯片,则21年苹果占台积电营收约20%(实际上是26%),有6个点的误差,可能是因为良率、wafer价格、其他芯片占比等原因导致的。
22年,由于假设4nm wafer价格与5nm wafer价格相同,因此苹果对台积电的收入贡献有所下降。23年,随着苹果采用3nm节点,苹果的收入占比再次提升。由于23年只有下半年在销售3nm iphone,所以预计到24年苹果的收入占比会继续提升。
AMD
AMD于2017年推出了Ryzen系列处理器,从此开始了逆袭Intel的征程。近日,AMD发布了最新的桌面CPU产品Ryzen 7000,是全球首款采用5nm技术(台积电代工)的电脑CPU。采用和苹果类似的方法,我们估算了AMD的wafer需求及对台积电的收入贡献。
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AMD使用了Chiplet技术,把一个芯片分为几个Chiplet,不同的Chiplet采用不同制程,从而减小了芯片加工成本。
AMD在CPU中主要分采用了两种Chiplet:CPU core Chiplet 和 I/O Die,它们使用的制程是不一样的。一个CPU core Chiplet有8个核心,因此根据CPU型号不同,一个CPU里面会包含一个(8核及以下)或两个CPU Chiplet(8核到16核),以及一个 I/O Die。
Source:Company Presentation
Zen 2 CPU Chiplet采用了TSM 7nm,面积大约是 72 mm²;I/O Die是GlobalFoundries 14nm,面积是125 mm²。
Zen 3 CPU Chiplet采用了TSM 7nm,面积是83.736 mm² ;I/O Die是TSM 12nm,面积是124.29 mm²。
最新发布的Zen 4 CPU Chiplet采用了TSM 5nm,面积是71 mm²;I/O Die是TSM 6nm,面积尚未披露。
因此,根据AMD每年的CPU出货量,我们可以估算出所需要的5nm和6nm wafer数量。对于服务器芯片,我们假设其毛利和电脑CPU相同,也就是服务器所需求的wafer数量正比于收入规模。
最终,我们算出来23年AMD需要298千片5nm wafer和337千片6nm wafer,对应台积电收入9%。考虑到封装花费及其他业务如游戏机芯片等,这个比例肯定是低估的。
Nvidia
Nvidia的GPU芯片产品线要稍微复杂一些,其die面积随着型号不同而变化:
RTX20XX系列,TSM 12nm,die面积从低端到高端有3种型号:445,545,754,取中值545
RTX30XX系列,Samsung 8nm,die面积从低端到高端有4种型号:276,393,496,628,取496
根据GPU销量数据,可以算出2023年PC的5nm wafer需求568k。2022年,PC GPU的出货主力还是30XX系列,由三星代工,因此对台积电营收没有贡献。
Datacenter GPU近两年的增速很快,而且从2022年开始就已经交给台积电代工。我们查找了datacenter GPU的die size,发现其单位面积的售价远高于gaming GPU,因此给了datacenter GPU 300%的溢价。在22和23年,其需要的5nm wafer数量分别是317k和469k。
总之,22年Nvidia只需要317k的台积电5nm wafer,23年增长到了1037k,主要是由于gaming GPU从三星代工转换成了台积电代工。Nvidia对台积电的营收贡献也从6%增长到了17%。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计算时用的面积不一定是GPU出货量的平均面积,因此算出来的需求可能是高估的。此外,NVDA发布40XX系列GPU的时间还未确定,需要进一步跟踪。
Intel
和AMD、Nvidia不同,Intel是IDM模式,即设计和加工都是自己做。但是,预计23年发布的14代酷睿CPU(Meteor Lake)将会采用Chiplet设计,由台积电代工一部分芯片。之前的传闻是台积电会代工生产GPU部分,采用3nm工艺,考虑到3nm带来的晶体管密度提升,我们假设GPU面积占整体CPU芯片的10%,那么就是67k 12寸wafer,占台积电营收的2%。但是,近日Intel说GPU会采用台积电5nm,SOC会采用台积电6nm,其面积分别为20%和40%左右。据此,我们可以算出23年Intel将会贡献台积电6%的收入。至于能否达到,就取决于14代酷睿能否及时发售了。
Qualcomm
高通的上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 Gen 1采用了三星4nm工艺,但是发热很严重,因此高通推出了采用台积电4nm工艺的骁龙8 Gen 1+,并且预计下一代芯片仍然使用台积电代工。
2021年,全球手机销量13.5亿部,高通市占率为30%,假设其中一半是先进制程,那就是420k 12寸wafer,对应台积电营收为7%
MTK
联发科的芯片以低端为主,但是近几年来其天玑系列芯片逐渐打入了高端市场。2021年联发科整体市占率有38%(按销量),但是假设其高端芯片销量只有高通的一半,也就是8%,对应199k 12寸wafer,3%的台积电营收。
总结
以上所有公司的需求加总,可以得到23年的3nm和5nm wafer的需求量,分别是211k和2540k。考虑到其他公司的5nm芯片需求,如自动驾驶芯片初创公司、Arm服务器芯片等等,5nm的需求量可能会增加10%,达到2794k片。
至于这些需求能否满足,我们将在下篇文章中计算。
总之,驱动先进制程半导体需求持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两点:
芯片面积增长,每年10-20%;
制程升级带来的晶圆价格上升;
最后,因为有很多数据是根据专家访谈或者我们自己假设的,难免有疏漏、不准确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指出,也欢迎与我们交流。
Comments